提升公眾對疫苗的信心 小心分辨網上資訊

特約

發布時間: 2021/08/23 00:00

最後更新: 2021/09/09 08:58

分享:

分享: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普羅大眾即使做足防疫措施,好像也沒法將疫症完全隔絕。尤幸各大藥廠努力研製疫苗,世界各地由今年起都紛紛展開接種計劃,香港政府也宣布由2月起,為市民免費接種新冠肺炎疫苗,目標希望盡快為大部分巿民提供保護。

衛生防護中心每年都會推出「疫苗資助計劃」,讓一些較容易患上流行性疾病的高危人士如長者、小童、孕婦等,獲得資助甚至免費接種各種疫苗。但不在資助範圍內的成年人或年青人,則甚少願意主動接種疫苗。

接種疫苗是預防疾病的途徑之一,保護自己之餘亦保護他人。但港大醫學院藥理及藥劑學系講師朱幗珮認為,有部分年青人覺得自己較為壯健,患病機會低,即使患病也會很容易痊癒,所以不願接種疫苗。其實每種傳染病都有其危險性,即使是壯年人士,也有機會因感染致死。而且,年青人一般與家人同住,一旦他們患病,也很容易會感染到父母長者等較為高危的人士。」接種疫苗看似是個人選擇,但其實也是一種保護家人的負責任行為。如果疫苗接種率高,可助效控制疫情,令更多人免受病毒威脅。

年青人藥物素養不足

年青人不願意接種疫苗,港大醫學院藥理及藥劑學系講師王潔婷認為這關乎年青人的整體藥物素養不足所致。中大的研究團隊曾經進行過一次年青人對醫療保健利用的行為和態度調查,發現有些年青人在染病後並不會主動求醫,而是自行購買成藥服用,甚至不服藥,等待身體自然康復。王潔婷認為,這些研究正正顯示出香港青少年似乎並未充分利用醫療保健系統,以及取得不足的醫療信息,「不恰當服用藥物,會影響治療成效,而如果病人不依指示完成整個抗生素療程或胡亂服用抗生素,更會令細菌產生抗藥性。」

要提升年青人的藥物素養,繼而增加他們對疫苗的信心,更樂意接種疫苗,朱幗珮認為政府應主動從教育入手,「中小學是吸收知識和理念的黃金時期,如果將藥物素養、疫苗知識等放在校本課程,從小培養,到將來他們長大成人,就會將之傳給下一代,慢慢提升社會的整體健康素養。」

各持份者通力合作

事實上,政府現行的疫苗資助計畫涵蓋了不少常見傳染病,疫苗接種未能滲透至各年齡層,其中一個原因網絡資訊過於氾濫,而很多人又欠缺分辨網上資訊的能力。王潔婷建議各持份者可加強教育工作,改善市民對接種疫苗的信心。「愈來愈多人喜歡在網上搜尋資訊,在社交媒體發生及傳閱,我們可以教導他們如何分辨網上資訊的真偽,對於未經證實的資訊盡量不要傳閱。而傳媒報道疫苗相關新聞時,亦避免嘩眾取寵,讓市民吸收不全面的資訊。政府也要加大宣傳和推廣力度,讓更多人認識疫苗的正確信息。」

即使疫苗的接種率提升,但大家仍要做好個人衛生,嚴守防疫措施,減低疫情再次爆發的機會,並小心分辨疫苗資訊的真確性,毋須過於驚恐,亦要了解其成效、對社群帶來的影響等,提升自己的健康素養。

(資料由客戶提供)
本健康專題由MSD贊助
HK-NON-00283 SEP/2021